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上汽辟谣有关MG品牌印度项目传言,到底是谁在针对上汽集团

最新动态:

上汽国际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爱民面对媒体称,用“控制权被抢夺”来描述这一事件完全是为了吸引眼球,这种表述并不真实;控制权在我们自己手上,我们不会放掉,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这个回应是比较有力度的,只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回顾

上汽集团旗下有一个自主品牌叫名爵,英文名是MG,该品牌原为英国汽车品牌,主打跑车;后陆续被多家车企收购,辗转之后到南汽的手中,在上汽合并南汽之后则成为上汽旗下的自主品牌(非自创品牌)。该品牌在中国市场中的表现中规中矩,但是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却很抢眼,比如该品牌的MG4 EV是欧洲市场销量最高的电动两厢车,即便是其本土品牌里的大众标致菲亚特的同级车在销量上也有一定差距。

所以MG品牌的重心一直在海外市场,包括欧洲市场、东盟市场和印度市场等。

而上述回应正是因为MG印度公司出现了一些变化,上汽集团成了一家合资公司,印度JSW公司持股35%;可是之前的MG印度公司是上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这样的变化则被视为“失去该公司控制权”。

果真如此吗?

显然不是。

该公司实际状况为:

  • 上汽集团持股49%
  • JSW集团持股35%
  • 印度金融机构持股8%
  • 企业员工持股5%
  • 经销商持股3%

其中员工和经销商持股却没有投票权,剩下的92%股权所有者才有投票权;那么持股比例为49%的上汽集团当然有着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如果把92%的持股比例视为100%投票权,那么上汽集团的投票权比例则为53.26%。

所以并不存在“企业控制权被夺”的说法,否则一系列中外合资车企里的外企早就没有说话的份了。

只是为什么MG印度公司要引入当地企业呢?

简而言之只需要五个字:

属地化现象。

属地化指的是跨国企业所在海外国家的法律法规与企业所属国家存在差异,跨国企业则需要按照所在海外国家的标准去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式的本土化调整,否则则会影响业务的开展。反之,进行属地化调整则会有利于企业在当地市场的持续发展,只是企业也从单赢变成多赢;然而当其技术与其本土市场的产品技术相比有明显优势的时候,这也是任何跨国企业都要迈出去的一步,单纯的出口是行不通的,只有本土化合资生产才能够走得更远。

这是很简单的“游戏规则”,完全谈不到控制权被抢夺。

是谁在针对上汽集团

近期的上汽集团似乎总在“躺枪”,MG印度公司的结构调整被曲解为“丢失企业控制权”,新极速产品发布之后的正常预热被友商评价为“玩字的游戏”,似乎有些竞争对手在明里暗里的针对则这家国有企业。相信讲到这里也无需再讲,除了个别毫无常识的车媒,剩下的恶意均来自某些友商,这又是一次几乎摸不到下限的商战;而遗憾的是搞出这些小动作的企业不是外企而是某些中企,真正刺激到某些中企的点应当有两点,其一是同步开发某一海外市场,其二是其成熟的技术可能被取而代之。

比如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品牌即将推出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新车型L6,这种动力电池有着超越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充电效率和安全性能;其使用的半固态电池只用不到10%的液态电解质,可以有效避免快充出现锂枝晶从而影响电池安全性的缺点。

如果说半固态电池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制造成本会比较高;可是现在的半固态电池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有十余家车企和动力电池制造商在共同推动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应用,所以即便用这种电池的智己L6也已然会有与竞品相当的售价。

结果则可想而知。

只不过大多数车企的选择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缩短量产应用的周期,只有少数车选择唱衰半个行业都在搞的新技术,而当这样的做法起不到作用的时候,针对上汽集团的“明枪暗箭”当然会接踵而至。

所以出现关于“企业控制权被夺”的评价并不奇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始真正崭露头角的上汽集团还会出现各种“花边新闻”,拭目以待吧。

天和Auto编辑,欢迎转赞评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